一、“晚甘侯”。“晚甘侯”是武夷茶最早的雅名。武夷茶传说于汉,见载于唐。曾任职方员外郎、上柱国等职的孙樵,在《送茶与焦刑部书》中把“丹山碧水之乡”的武夷茶拟人化为“晚甘侯”,意为晚节高尚的贵人。后来有人将“晚甘侯”三字镌于武夷九龙窠之岩壁。因其为米芾草体,因此常有人误念为“晚甘居”,也算是平添了一段小趣。
二、“茶洞”。武夷茶的发源地。传说古时武夷山中有一名“半仙”的老人,他乐善好施、助人为乐,一日上崖采药不幸跌下山崖。迷迷糊糊中有“仙人”以茶叶喂之,并赠茶树几株。”半仙”醒后,疼痛全消,精神清爽。他见此处有天游、仙游、隐屏、接笋诸座高峰回绕,自成一方天地,少阳多阴,山泉汩汩,滋润土地,便把茶树种下,之后茶树茂盛,品质极佳。有心者便在此云窝石壁镌刻一米见方的“茶洞”二字。由于岁月洗礼,年代及勒者已无法考证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投稿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不代本站的观点和立场!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所属标签:茶文化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mzystea.com/article/241664.html
原文标题:武夷摩崖石刻中的茶文化(一)
赞0